九嶷山散文曲赋10篇

白癜风怎样治疗最快 http://m.39.net/pf/a_4791308.html

九嶷山散文曲赋

(10篇)

游九疑山记

(明)邓云霄

本文选自清道光五年《永州府志》卷二下,有所删节。全文以时间为顺序,记述了作者游览九疑山的经过,集中描写了九疑山的山光秀色,突出了“三分石”、“舜源峰”、“舜祠”等景观,详细具体,栩栩如生。同时叙述了瑶民吹笙、跳舞迎客的风俗,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纯朴感情。全文线索清晰,记叙具体,写景细腻,寓情于景,堪为写九疑诸记之佳作。

将至宁远,路多衍旷[2]。晚稻初熟,人行万顷黄云中。遥望石山干云以十数,中有如马者大小各一。余意必九疑,儿曹询之,为宁远县治后山。暮宿宁远,陈令言[3]:“戒早起,虞瘴雾[4]。”

二十日,日高始出县南郭[5]。微雨洒尘,行数里始霁。回望大小马,尚趁人来[6]。又十余里,此二马者瞠乎后矣[7]。夹道石山颖拔,黛绿皴皱[8],大类吾粤英州道中[9]。山下农刈稻欢歌,溪晌相答。

忽见五山排列如指,所谓五指山也[10]。山回溪转,日向午,觉热若夏初。旋入淹口,两壁陡陿若门[11]。山风从峡口出,如万箭著人,冷于冬杪,肤起粟[12]。过此,热如故。昔人所云“风盛怒于土囊之口”,不虚也[13]。

出淹口,北望诸峰,峭削娟好,若冠冕巨公,秉笏森立[14],高插云表,以数十计。其他丰隆而峙,瘦险而锐者,如旌幢伞盖、剑戟盔牙之属[15],累累护巨公南向去,若朝舜陵焉。

又数里,见三峰石,独冠群峰,若插剑。一名三分石,盖两粤及楚三分云。回望五臣并数十岩嶂,踊距翕集[16],直趋九疑之麓。遇庞眉四叟[17],询之,言此仙政乡诸山也[18]。寻已日下春[19],宿王氏虚堂,堂无障蔽[20]。是夜,属霜降节,山气寒甚。二十一日凌晨行,陈令及徐、王两生从。遥望秉笏趋朝诸巨公,濛濛白露冪其顶[21]。余笑顾两生曰:“此何异千官缟素从虞殡也[22]?”惆怅久之。

已过磨头林[23],溪益深,松竹益密,石磴益峻,盘辟诘屈[24]。舆人喘极缓行,余因得恣观道旁水石之异[25]。田中卧石如牛羊,旭日散牛羊于田中,与石相乱。又一石,斑剥如虎。

转二里许,至上西湾[26]。又里许,至下西湾[27]。谾窙中百折千盘[28],非复人境。有水曰青涧[29],白石齿齿[30],生苔如绿发,长数尺,披拂石上。王韶之《神境记》谓九疑青涧中有黄色莲花[31],芳气盈谷,即此水也。沿涧行二里,旁列怪石,具百物人鬼状。如吴越诸名园[32],磊灵壁、太湖奇石,而突兀有生气。石罅撑古大枯槎[33],苔藓封之,枝干作铁色[34]。余意为石,而土人反曰木[35]。土石洼处,果树寓生[36],垂条吐颖,袅袅然。余意为木,而土人反曰石。余乃骇,向者石似牛,似羊,似虎,似人鬼,已心疑之;今直使木石罔别,山灵吊诡若是[37]!此山殆凡百可疑[38],宁仅九也?

离西湾,转入山坳,似瓮底,天为之窄。忽睹巨石,如丈人俯躬迎余,余笑而拱之。又转,则娥皇峰在外,端正秀丽,四面壁立,高千仞。层累而上,古木交翠,俨若萝衣蕙带[39],随风飘摇。又转,则玉盘石[40],土人曰:“此舜南巡下马石也。”

少顷,见舜源峰,华盖骞举[41]。百步许,已至舜祠。各源瑶长率厥男妇百余人[42],伏谒道旁。男瑶帕其首,击长腰鼓,吹笙呜呜,舞跳而导女瑶。女子辫发,缠三小竹于发为椽,绣红绒布覆顶[43];妇人戴黑油笠,着花裙褴衫,跣其足[44]。土人云:“此所谓负版瑶也[45]。”男瑶舞跳余前,揖让有礼。妇女和而歌,为靡曼声[46]。译其语,有“蜜蜂飞来千丈高,槃王子孙在山好”之句,盖彼槃瓠种云[47]。余乃具牲醴,祭虞帝毕,群瑶仍列两行,鼓吹歌舞如前。仪循旧格,赏以金帛,命散去。

余乃纵观祠景,祠倚舜源峰麓,殿宇朴而不雕,庭中列古碑,多剥落。祠前古杉十四株,大合抱,皮脱存劲骨,叩之作铜铁声。树上夜有光,如炬,数千年物也。又槠木二[48],当祠门,大数十围。娥皇峰正对舜祠,女英峰列于左,稍低,若揖逊者[49]。女英峰前,有小峰名美女,若媵侍[50]。舜源峰石,有平山名梳妆台。右前有大马、小马两峰,左前有旗、屏二峰,拱护如城郭。诸峰皆亭亭云表[51],攀援路绝。

晨餐后,循舜源左南去。五里许,至九疑营。又里许,为紫霞岩。初循石磴上,磴旁多梧桐。至岩口,缘石磴下。已又复上,有石坡,逶迤仄立[52]。岩壁亦仄,如坡势,劈成斜坑,深数十丈,故昔名斜岩[53]。坡北尽处成高阜,有白石如盆,承岩上水,滴历有声。岩上钟乳结龙头形,水吐自口。向口吹画角,则泉迸出,愈吹愈淋漓,罢吹则滴沥如故。龙头久为祷雨者椎去[54]。余命吹角向之,良然,亦大奇也。循坡而北,始为正岩门户。当户有石柱,拔起数十丈。柱下石田,层级相次,可十数亩。田有塍畔,中涵软土,水澄泓焉[55],所谓仙人石田也。绕石田而下,土极软,然不沾履。已复上,得高坪,广数百步。坐高坪观岩,高阔各数十丈。岩顶石乳结成古树及虬龙盘攫状[56]。岩口如圆月。石柱当中,若壮夫临关,烟罩日黄。从岩口仰视,日光惨淡,高寥若隔人世。又更下,别有洞天,高阔更加于中岩,宛委百折,其远莫测。岩壁结乳,具云霞草木禽兽之状。俄行得一石桯[57],大数围,高不至顶,莹白如傅蜡,扪之甚腻。又有石柱,倒悬乳溜,斑剥可玩。再进,得红门楼,又得白门楼。道上布细沙软土,仅不没跗[58]。有水,凡九渡,每渡水虢虢循流[59],不知源于何来,流于何去。水中丹石莹彻,圆如杨梅[60],水纹蹙踏处如琼花,黑石如墨,长石如鹅管[61],悉与志合。俄又得学堂,相传昔人游此,闻读书声。有石案,旁立石童子,中设高座,居石仙人,若授经焉[62]。土人谓:再进有风雷诸洞,益玄怪,进进不已[63]。观且止,寻旧磴返。从岩石达所历者可五六里,如萝初觉。袖中所携石杨梅已失,相诧为异。

出岩行,过桑塘——水集则塘汪汪然,涸则桑屹屹然,是以名。又行,见双丝蝴蝶岭[64],两峰相对,如蝶飞动。俄过呼猪峡,甚陡急,悬磴如云梯。数级之下,有马蹄峡,蹄痕倍常马[65]。崖间得仙人掌,大如箕,指腕逼肖[66]。峡据阨,若剑门,为九疑营旧址[67]。过峡,平田万顷,烟村四匝,皆负版瑶聚落也。土人指东南山际曰:“此去有无为洞,下临深潭,不可渡。”余怅望久之。

因循玉琯岩而南。遥望茅殿一,颇高壮,而四壁不蔽风雨,僧亦鸟散,为永福寺基。至玉琯岩,即志称汉哀帝时零陵文学奚景得玉琯处[68],浅隘不称[69]。中供何侯像,相传为何侯石室。何侯者,舜时飞仙也。昔有何侯记略,刻于石,辞颇怪诞,已为国朝君编修錾去[70]。独汉蔡邕碑铭,塈宋道州刺史方信孺所书“九疑山”三大字在崖间[71],笔法遒劲,犹带古色。岩深处有窟,可容人,瞰之空冥。旧未有入者,不敢试。

时日已下春,问何侯宅及九井、麓床、月帔、铁瓮、铜碑诸奇迹[72],土人遥指烟莽荆榛于叠嶂之外。因道茀难陟[73],即萧韶、杞林、桂林、朱明、石城、石楼六峰[74],亦罔繇登眺,全睹九疑真形,可慨矣[75]!

日西霾[76],豹嗥虎啸,不可留,遂返旆[77]。归至虚堂,明月正上,犹照见诸峰,如揖客也。

[1]邓云霄:明朝东莞(今广东东莞)人,字玄度,号镜园、冷邸,万历进士,累官至广西参政。著有《冷邸小言》等。

[2]衍旷:平坦宽阔。

[3]陈令:指宁远县令陈之京。

[4]虞:提防。瘴雾:有毒的雾露。

[5]二十日:作者于万历四十二年农历九月十六日由永州出发,十七日至道州(今道县)。十九日由道州至宁远,二十日出宁远城。南郭:南城。

[6]大小马:指宁远县城后山中如奔马状的两座山。趁:跟随。

[7]瞠乎后矣:干瞪着眼,落在后面了。

[8]颖拔:尖削而耸立。黛绿:青绿色。皴(cūn)皱:指岩石表面粗糙多裂痕,像画家笔下用皴法画出的一样。

[9]大类:十分相似。

[10]五指山:又叫五臣峰,距宁远县南三十里,五山相连,耸峙如手指。

[11]旋:不一会。淹口:淹口山,为九疑门户,两岸陡仄,谷口山风怒号,冷如严冬。有淹口岩,正当淹水之中。陿:同“狭”。

[12]冬杪:冬末。

[13]昔人句:宋玉《风赋》有风“盛怒于土囊之口”之句。土囊:大穴。

[14]若冠冕巨公:好像戴礼冠的公卿。秉笏:手执笏板。笏,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手板,用以记事备忘。森立:整齐庄严地排列着。

[15]旌幢:旌旗。牙:牙刀,古代高级武将扈从大驾时所佩带的刀。

[16]踊距:跳跃。翕(xì)集:凑聚,聚集。

[17]庞眉:粗眉。

[18]仙政乡:地名,在宁远县南,有丛石山等山峰。

[19]日下春:太阳下山。

[20]王氏虚堂:在五指山南面的天鹅山下。虚堂之名,为作者所题。

[21]趋朝:赶去朝拜。冪(mì):同“幂”,覆盖,笼罩。

[22]缟素:白色孝服。殡:出葬。

[23]磨头林:地名,在宁远旧太平营以南。

[24]盘辟诘屈:蜿蜒曲折。

[25]舆人:抬轿的人。恣观:尽情观赏。

[26]上西湾:舜源峰下,山径沿青涧以上的一带为上西湾。

[27]下西湾:山径沿青涧以下的一带为下西湾。两湾之间,多瑶族村落。

[28]谾窙(hōngxiāo):空旷开阔。

[29]青涧:小溪名,在舜源峰下。

[30]齿齿:形容岩石排列得整整齐齐。

[31]《神境记》:书名,南朝宋人王韶之所撰。

[32]吴越:这里主要指江苏、浙江一带。灵壁:县名,今安徽安壁县,出产有名的磬石,称灵壁石。太湖:湖名,跨江苏、浙江二省,湖中小山甚多,产天然奇石,素有太湖石之称。

[33]古大枯槎:年代久远的大枯树桩。

[34]铁色:青黑色。

[35]土人:当地人。

[36]寓生:寄生。吐颖:果木刚生出嫩叶。

[37]罔别:没有区别。吊诡:怪异。

[38]凡百:一切。

[39]萝衣蕙带:女萝作衣,蕙草为带。这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女神装束。萝,女萝。蕙,蕙草,又叫杜若。都是香草。

[40]玉盘石:舜源峰西侧,又叫石台,其南有大马、小马两峰。相传虞舜南巡至九疑,曾在这里下马。

[41]华盖:古代帝王出巡时所用的大伞盖,这里比喻山峰的形状。骞举:似乎要飞动起来的样子。

[42]各源瑶长:各洞瑶民的首领。

[43]椽:指插在头发上做妆饰的细长竹管。

[44]油笠:油纸竹斗笠。褴(lán)衫:花衣衫。跣(xiǎn):赤脚。

[45]负版瑶:瑶族的一种。

[46]靡曼声:指轻柔委宛的歌声。

[47]槃王:瑶族始祖。槃瓠(hù):又作盘古,传说中的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最早祖先。

[48]槠(zhù)木:槠树,一种高大的树木,叶长椭圆形,花黄绿色,木材坚硬。

[49]揖逊:揖让,拜让贤者,退居下位。

[50]媵(yìng)侍:姬妾。

[51]亭亭云表:高高耸立,露出云外。

[52]仄立:倾斜陡削。

[53]昔名斜岩:唐代道州刺史薛伯高因紫霞岩欹仄,故命名为斜岩。

[54]画角:古代一种吹奏军乐。祷雨者:求神降雨的人。椎:敲击。

[55]澄泓:水澄清而深。

[56]虬龙: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。盘攫:盘绕、抓取。

[57]俄:一会儿。石桯(yíng):石柱。桯,通“楹”。

[58]跗:脚背。

[59]虢虢(guó):水流声。

[60]丹石莹彻:朱红色的卵石晶莹通亮。

[61]蹙踏:踩踏。琼花:一种珍异花卉,花大瓣厚,色淡黄,清馥异常。

[62]授经:传授经书。

[63]风雷诸洞:紫霞岩洞内有风洞、云洞、雷洞、雪洞,都在三光洞后。进进不已:层出不穷。

[64]双丝蝴蝶岭:即蝴蝶岭。

[65]蹄痕倍常马:蹄印比一般马的蹄印大一倍。

[66]箕:簸箕。逼肖:逼真,十分相似。

[67]据阨(ài):据守着险要之处。剑门:剑门山,又叫大剑山,在四川剑阁县北,即古梁山。

[68]汉哀帝:刘欣,公元前6年至公元1年在位。文学:文学博士,汉代设立的一种官职,由地方推举。奚景:零陵人(一说河南洛阳人),传说他在舜祠后得玉琯十二,献给朝廷。所以后世把舜祠后的石岩取名为玉琯岩。玉琯:玉笛,有六孔,传说本来是舜时西王母所献,后被奚景所得。

[69]浅隘不称:指石岩下的岩洞浅而狭窄,与岩的名声不相称。

[70]国朝:本朝,指明朝。编修:官名,明时属翰林院。錾(zàn):凿。

[71]塈:与。方信孺:宋人,字孚若,有俊材。韩侘胄开边衅,假信孺朝奉郎使金,自春至秋三往返,以口舌折强敌。官终淮东转运判官,宋嘉定五年曾任道州刺史。

[72]帔(pèi):肩披,一说下裙。九井、麓床:都是遗迹,今多无考。

[73]道茀(fú):杂草芜秽,堵塞道路。

[74]箫韶:箫韶峰,在舜峰西十五里,距宁远县南三十里。杞林:杞林峰,又名梓林峰,在宁远县南与江华县连界之处。桂林:桂林峰,在舜峰北。朱明:朱明峰,在舜峰西十五里。石城、石楼:二峰皆在舜峰北。

[75]罔繇:无从。繇,通“由”。

[76]日西霾(mái):太阳西沉。

[77]返旆(pèi):返程,往回走。旆,旌旗。

恭祭虞陵

(明)万元吉

九疑渐渐,弓剑斯藏。舜陵之名,与山无疆。

臣极既立,帝德乃章。山空庙古,灵气惝荒。

有明小臣,拜舞趋跄。规矩在焉,敢曰未遑。

登高四望,兵气何扬。有君无臣,渐负陶唐。

小臣对此,引疚诚惶。盟辞帝前,尽瘁以将。

干羽不言,自服瑶羌。蛮歌且舞,神来洋洋。

[1]恭祭虞陵:选自今编《九疑山志》第十一章《艺文》。

[2]万元吉:(—),字吉人,南昌人。南明大臣,明末诗人。

明天启五年()中进士,历任州府推官。后任南京职方主事,进郎中。明朝灭亡后,福王朱由崧于年5月在南京称帝,建立“南明”政权,万元吉随即擢太仆少卿,指挥抗清斗争。第二年,清军攻占南京,福王被俘。唐王朱聿键授万元吉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,总督江西、湖广诸军。清顺治三年()清兵追逼,元吉由吉安入赣州时加兵部尚书。清兵乘胜占领赣州,元吉占败投水而死。时年四十四岁。万元吉擅于诗文,著有《墨山草堂诗文集》、《燕游记》、《寓永集》等。

[3]臣极:皇帝之位。极,帝位。

[4]章:彰扬,彰明。

[5]惝荒:亦作“鎲慌”、“敞恍”,失意貌。

[6]趋跄:谓行步快慢有节奏。

[7]未遑:不敢怠慢。

[8]盟辞:发誓。

舜陵古杉记

(明)周子恭

舜陵有古杉十五。左十一:连理而三者一,连理而二者二,各植者四。右四:连理而二者一,各植者二。围可八尺,稍次六七尺,高可三百尺,势俱参天。先是凡十六,宁远以修孔庙伐其一。伐之日,天地昏黑,雷雨震怒,声震数十里,工师奔仆欲绝。呜呼!杉亦灵异哉!夫舜孔德相似,以舜杉用孔庙且不可,况其他哉?是杉宜与天地同寿不朽矣。

嘉靖二十四年乙巳夏五月三十日书。

①周子恭:明代理学名臣,字钦之,号七泉,柱之子,潜之孙,明正德丙寅年(公元一五零六年)十月二十五日生于江西省吉水县(今江西省吉安市)泥田三房上枥陂村一个书香门第,其祖父周潜做过明朝南宫训导,曾祖周纪官至江浙布政使司左参政晋阶朝议大夫(从三品),治书补邑庠生,嘉靖辛卯(即嘉靖十年,公元一五三一年)天下贡试第一名(会元),初任湖广永州府通判(正六品),二任德安府同知(正五品),再补陨阳府同知晋阶奉议大夫(从四品),入名宦乡贤.毕生研习理学,以理学闻名于世,主张“天人合一”、“五行生克、互为制衡”,为罗文恭先生畏友,著有《七泉文集》行世。嘉靖癸丑(公元一五五三年)二月八日因病殁于任上,卒年四十七岁。时人有诗赞道:“翰林多吉水,朝士半江西”。在永州府通判任上,“廉介不扰”。

②嘉靖二十四年乙巳:为公元年。

奉诏抚瑶颂碑有序

(明)丁懋儒

“惟我大明皇帝嗣位正统,是为万历纪元,发德音,下明诏,与民更新。两粤余寇虽经剿处,恐潜遁煽惑令复业,所司优恤甚大惠也。有陈世禄者,系粤寇漏网,九疑七峒训兵谋叛。诸瑶风靡,六年弗共。抚院汝阳赵公、按院德兴舒公,乃更置长吏,增秩受策。分守肥乡郭公、兵巡西蜀边公,密操机宜,曰抚曰剿,其罪人必得峒瑶归正。瑶目盘法胜为世禄所持,志犹两可。会迎诏旨给舍张公以遣祭至,暨二道及前守王君莅其境,宣示朝廷威德。知州蔡光枑奉诏抚,法胜内向,云世禄作鲠,因伏兵擒之。数日之内,释矛弩率妻子来归者三千余人,立籍承租,悉为良民。于是论功行赏,远迩胥悦。夫数年之恶一旦尽除,仙政、太平等乡有若开拓,此百世之利也。宁远古百粤之地,密迩三苗,舞干羽而致来格,斯实再睹。诏谕甫及,人心回响。圣君贤相,至诚感动。固文德覃敷,俄顷功化也。敬为颂言,勒之贞珉,以告世世。颂曰:

惟天生人,陶铸至神,肖状别伦。爰有百粤,全伏疑窟,文身板发。王化渐被,亦既怀只,同仁斯视。有田有租,输公弗逋,粤人则吾。彼丑败残,穷归苟安,乃生祸端。厥心孔异,叛窃罔忌,鲠我至治。穆穆中丞,宪典佥凭,蛮夷是膺。曰难遥度,吏轸民瘼,进止有绰。戈矛载除,糗廪悉储,议捣其居。傥携可招,租复兵销,何忧有苗?彼凶不知,恃险弗离,逆谋将施。天厌其乱,党与解散,况也永叹。惟明天子,德诏至止,回生起死。昔为桀狺,今则良民,寒谷逢春。伊谁之功,文治大同,吁俞虞风!十有七总,招主瑶从,分北顽懵。为帝好生,洽于山氓,奕世其平。

楚游日记(节录)

(明)徐霞客

二十三日

五鼓,雨大作。自永州来,山田苦旱,适当播种之时,至此嗷嗷已甚,乃得甘霖,达旦不休。余僵卧待之,晨餐后始行,持盖草履,不以为苦也。东一里,望见孟桥,即由岐路南行。盖至是南列之山已尽,遂循之南转。五里,抵唐村坳。坳北有小洞东向,外石辚峋,俯而入,下有水潺潺,由南窦出,北流而去。乃停盖,坐久之。逾岭而南,有土横两山,中剖为门以适行,想为道州、宁远之分隘耶。于是连涉两三岭,俱不甚高,盖至是前南列之山转而西列,此皆其东行之支垅,而其东又有卓锥列戟之峰,攒列成队,亦自南而北,与西面之山若排闼门者。然第西界则崇山屏列,而东界则乱阜森罗,截级不紊耳,直南遥望两界尽处,中竖一峰,如当门之标,望之神动,惟恐路之不出其下也。过唐村坳,又五里而至大洋。道州来道亦出此。其处山势忽开,中多村路。又南二里,东渡一桥,小溪甚急。逾桥则大溪洋洋,南自九疑,北出青口,即潇水之上流矣。北望小溪入江之口,有众舟舣停泊其侧。小舟上至鲁观,去九疑四五里,潇江与母江合处。渡大溪,是为车头。又东南逾岭,共六里,为红洞。市米而饭,零雨犹未止。又东南行六里,直逼东界乱峰下,始过一小峰,巉石岩岩,东裂一窍,若云气氤氲。攀坐其间,久之雨止,遂南从小路行。四里,过一村。曰大盖。又南二里至掩口营,始与宁远南来之路合,〔北去宁远三十里。〕掩口之南,东之排岫,西之横嶂,至此凑合成门,向所望当门之标,已列为东轴之首,而西嶂东垂,亦竖一峰,北望如插屏,逼近如攒指,南转如亘垣,若与东岫分建旗鼓而出奇斗胜者。二里,出凑门之下,水亦从其中南出,其下平畴旷然,东西成壑。于是路从西峰之南,转西向行。又三里而至路亭。路亭者,王氏所建,名应丰亭,其处旧名周家峒dóng王氏之居在焉。王氏,世家也,因建亭憩行者,会发乡科中乡试,故遂以“路亭”为名。是日止行三十五里,计时尚早,因雨湿衣透,遂止而向薪焉。

二十四日

雨止而云气蒙密。平明,由路亭西行,五里为太平营,而九疑司亦在焉。由此西北入山,多乱峰环岫,盖掩口之东峰,如排衙列戟,而此处之诸岫,如攒队合围,俱石峰森罗。〔中环成洞,穿一隙入,如另辟城垣。山不甚高,而〕窈窕回合,真所谓别有天地也。途中宛转之洞,卓立之峰,玲拢之石,喷雪惊涛之初涨。潆烟沐雨之新绿,如是十里而至圣殿。圣殿者,即舜陵也。余初从路岐望之,见颓垣一二楹,而路复荒没,以为非是,遂从其东逾岭而北。二里,遇耕者而问之,已过圣殿而抵斜岩矣。遂西面登山,则穹岩东向高张,势甚宏敞。洞门有石峰中峙,界门为两,飞泉倾坠其上,若水帘然。岩之右,垂石纵横,岩底有泉悬空而下,有从垂石之端直注者,有从石窦斜喷者,众隙交乱,流亦纵横交射于一处,更一奇也。其下复开一岩,深下亦复宏峻,然不能远入也。岩后上层复开一岩,圆整高朗,若楼阁然,正对洞门中峙之峰,〔两瀑悬帘其前,为外岩最丽处。〕其下有池,潴水一方,不见所出之处,而水不盈。池之左复开一门,即岩后之下层也。由其内坠级而下,即深入之道矣。余既至外岩,即炊米为饭,为深入计。僧明宗也,曰:“此间胜迹,近则有书字岩、飞龙岩,远则有三分石。三分石不可到,二岩君当先了之,还以余晷剩余时间入洞,为秉烛游,不妨深夜也。”余颔之。而按《志》求所谓紫虚洞,则兹洞有碑称为紫霞,俗又称为斜岩,斜岩则唐薛伯高已名之,其即紫虚无疑矣。求所谓碧虚洞、玉琯岩、高士岩、天湖诸胜,俱云无之。乃随明宗为导,先探二岩。

出斜岩北行,下马蹄石,其阴两旁巉石嵯峨,叠云耸翠,其内乱峰复环回成峒山洞。盖圣殿之后,即峙为萧韶峰,萧韶之西即起为斜岩。山有岭界其间。岭北之水,西北流经宁远城,而下入于潇江,即舜源水也。岭南之水,西北流经车头,下会舜源水而出青口,即潇水也。萧韶、斜岩之南北,俱乱峰环峒,独此二峰之间,则峡而不峒,盖有岭过脊于中,北为宁远县治之脉也。马蹄石南,其峒宽整,问其名,为九疑洞。余疑圣殿、舜陵俱在岭北,而峒在岭南,益疑之。已过永福寺故址,础石犹伟,已犁为田。又南过一溪,即潇水之上流也。转而西共三里,入书字岩。岩不甚深,后有垂石夭矫,如龙翔凤翥zhù飞举。岩外镌“玉琯岩”三隶字,为宋人李挺祖笔。岩右镌“九疑山”又名苍梧山三大字,为宋嘉定六年知道州军事莆田方信孺笔。其侧又隶刻汉蔡中郎《九疑山铭》,为宋淳祐六年郡守潼川李袭之属郡人李挺祖书。盖袭之既新其宫,因镌其铭于侧以存古迹。后人以崖有巨书,遂以“书字”名,而竟失其实。始知书字岩之即为玉琯,而此为九疑山之中也。始知在箫韶南者为舜陵,在玉琯岩之北者,为古舜祠。后人合祠于陵,亦如九疑司之退于太平营,沧桑之变如此。土人云:永福(寺)昔时甚盛,中有千余僧常住,田数千亩,是云永福即舜陵。称小陵云:义以玉琯、舜祠相迫,钦癸绎扰,疏请合祠于陵。令舜陵左碑,俱从永福移出。后玉琯古祠既废,意寺中得以专享,不久,寺竟芜没,可为废古之鉴。   余坐玉琯中久之,因求土人导往三分石者。土人言:“去此甚远,俱瑶窟中,须得瑶人为导。然中无宿处,须携火露宿乃可。”已而重购得一人,乃平地瑶刘姓者,期以明日晴爽乃行。不然,姑须之斜岩中。乃自玉琯还,过马蹄石之东,入飞龙岩。岩从山半陷下,内亦宽广,〔如斜岩外层之南岩,〕有石坡中悬,而无宛转之纹。岩外镌“飞龙岩”三字,岩内镌“仙楼岩”三字,俱宋人笔。

出洞,复逾马蹄石,复共三里而返斜岩。明宗乃出火炬七枚,与顾仆分携之,仍爇炬前导。始由岩左之下层捱隙历蹬而下,水从岩左飞出,注水流与人争级,级尽路竟,水亦无有。东向而入,洞忽平广。既而石田鳞次,水满其中,遂塍上行,下遂坠成深壑。石田之右,上有石池,由池涉水,乃杨梅洞道也。舍〔之〕,仍东下洞底。既而涉一溪,其水自西而东,向洞内流。截流之后,循洞右行,路复平旷,洞愈宏阔。有大柱端立中央,直近洞顶,若人端拱者,名曰“石先生”。其东复有一小石竖立其侧,名曰“石学生”,是为教学堂。又东为吊空石,一柱自顶下垂,半空而止,其端反卷而大。又东有石莲花、擎天柱,皆不甚雄壮。于是过烂泥河,即前所涉之下流也。其处河底泥泞,深陷及膝,少缓,足陷不能拔。于是循洞左行,左壁崖片楞楞下垂,有上飞而为盖者,有下庋而为台者,有中凹而为床、为龛者,种种各有名称,然俚不足纪也。南眺中央有一方柱,自洞底屏立而上,若巨笏hù竹片然。其东有一柱,亦自洞底上穹,与之并起,更高而巨。其端有一石旁坐石莲上,是为观音座。由此西下,可北绕观音座后。前烂泥河水亦绕观音座下西来,至此南折而去。洞亦转而南,愈宏崇,游者至此辄止,以水深难渡也。余强明宗渡水,水深逾膝,〔然无烂泥河泞甚。〕既渡,南向行,水流于东,路循其西,四顾石柱参差高下,白如羊脂,是为雪洞。以其色名也。又前为风洞,以其洞转风多也。既而又当南下渡河,明宗以从来导游,每岁不下百次,曾无至此者。故前遇观音座,辄抽炬竹插路为志记号,以便归途。时余草履已坏,跣一足行,〔先令顾仆携一緉liǎng双备坏者,以渡河水深,竟私置大士座下,〕不能前而返。约所入已三里余矣。〔闻其水潜出广东连州,恐亦臆论,大抵入潇之流,然所进周通,正无底也。〕还过教学堂,渡一重河,上石田,遂北入杨梅洞。先由石田涉石池,池两崖石峡如门,池水满浸其中,涉者水亦逾膝,然其下皆石底平整,四旁俱无寸土。入峡门,有大石横其隘。透隘入,复得平洞,宽平广博。其北有飞石平铺,若楼阁然,有隙下窥,则石薄如板,其下复穹然成洞,水从下层奔注而入,即前烂泥诸河之上流也。洞中产石,圆如弹丸,而凹面有蝟同“猬”纹,“杨梅”之名以此。然其色本黄白,说者谓自洞中水底视,皆殷紫,此附会也。〔此洞所入水,即岩外四山,洼注地中者。此坞东为箫韶峰,西即斜岩,南为圣殿西岭,北为马蹄石,皆廓高里降,有同釜底,四面水俱潜注,第不见所入隙耳。〕出洞,已薄暮,烧枝炙衣,炊粥而食,遂卧岩中。终夜瀑声、雨声,杂不能辨,诘朝起视,则阴雨霏霏也。

此岩之瀑,非若他处悬崖泻峡而下,俱从覆石之底,悬穿窦下注,若漏卮漏斗然。其悬于北岩上洞之前者,二瀑皆然而最大;其悬于右岩洼洞之上者,一瀑而有数窍,较之左瀑虽小,内有出自悬石之端者一,出于石底之窦而斜喷者二,此又最奇也。

二十五日

静坐岩中,寒甚。闲则观瀑,寒则煨枝,饥则炊粥,以是为竟日程。

二十六日

雨仍不止。下午,持盖往圣殿,仍由来路北逾岭,稍东,转出箫韶峰之北。盖箫韶自南而北,屏峙于斜岩之前,上分两歧,北尽即为舜陵矣。陵前数峰环绕,正中者上岐而为三,稍左者顶有石独耸。庙中僧指上岐者娥皇峰,独耸者为女英峰,恐未必然。盖此中古祠今殿,峰岫不一,不止于九,而九峰之名,土人亦莫能辨之矣。陵有二大树夹道,若为双阙然,其大俱四人围,庙僧呼为“珠树”,而不识其字云。结子大如指,去壳可食,谓其既枯而复荣,未必然也。两旁桫本甚巨,中亦有大四围者,寻丈而上,即分岐高耸。由二珠树中入,有屋三楹,再上一楹。上楹额云“舞干遗化”,有虞帝牌位。下三楹额云“虞帝寝殿”,列五六碑,俱世庙、神庙二朝之间者,无古迹也。二室俱敝而隘,殊为不称。问窆biǎn宫落葬之地何在?帝原与何侯飞升而去,向无其处也。因遍观其碑,乃诗与祝词,惟慈谿颜鲸。嘉靖间学道。一碑已断,言此地即古三苗地,帝之南巡苍梧,此心即“舞干羽”之心。若谓地在四岳之外,帝以髦期之年,不当有此远游,是不知大圣至公无间之心者也。盖中国诸侯,悉就四岳朝见,而南蛮荒远,故不惮以身过化。其说似为可取。李中溪元阳引《山海经》,谓帝舜炼丹于紫霞洞,白日上升。《三洞录》谓帝舜禅位后,炼丹于此。后儒者不欲有其事,谓帝崩于苍梧之野;而道者谓其在九疑中峰。夫圣人之初,原无三赦之名,圣而至于神,上天下地,乃其余事。及执儒者,三见而辨其事,不亦固哉。后其侄李恒颜宰宁远,跋其后,引《艺文志》载蔡邕谓舜在九疑解体而升。书曰:“陟方乃死。”韩愈曰:“陟,升也,谓升天也。”《零陵郡忠》载道家书,谓帝厌治天下,修道九疑,后遂仙云。宁远野史《何侯记》载,负元君家九疑,修炼丹药功成,帝舜狩止其家。帝既升遐,负元君亦于七月七日升去。是兹地乃舜鼎湖,非陵寝也。且言苍梧在九疑南二百里,即崩苍梧,葬九疑亦无可疑者。唐元次山之说似未必然,其说种种姑存之。惟寝殿前除露立一碑甚钜,余意此必古碑,冒雨趋视之,乃此山昔为瑶人所据,当道剿而招抚之者。其右即为官廨,亦颓敝将倾,内有一碑已碎,而用木匡其四旁。亟读之,乃道州九疑山《永福禅寺记》,淳熙七年庚子公元年道州司法参军长乐郑舜卿撰,知湖、梧州军州事河内向子廓书。书乃八分体,遒逸殊甚。即圣殿古碑,从永福移出者,然与陵殿无与,不过好事者惜其字画之妙,而移存之耳。然此廨将圮,不几为永福之续耶?舜卿碑中有云:“余去年秋从山间谒虞帝祠,求何侯之丹井、郑安期之铁臼,访成武丁于石楼,张正礼于娥皇,与萼绿华之妙想之故迹,乃了无所寄目,留永福寺齐云阁二日,桂林、万岁诸峰四顾如指,主僧意超方大兴工作,余命其堂曰彻堂。”廨后有室三楹,中置西方圣人,两头各一僧栖焉,亦荒落之甚。乃冒雨返斜岩,濯足炙衣,晚餐而卧。

二十七日

雨色已止,而浓云稍开。亟饭,逾马蹄石岭,三里,抵玉琯岩之南,觅所期刘姓瑶人,欲为三分石之行。而其人以云雾未尽,未可远行,已往他所矣。复期以明日。其人虽不在,而同居一人于山中甚熟,惜患疮不能为导,为余言:玉琯乃何侯故居,古舜祠所在,其东南山上为炼丹观故址。《志》言在舜庙北箫韶、杞林之间,中有石臼,松穿臼而生,枝柯拳曲如龙。余遍询莫知其处,想郑舜卿所云访郑安期之铁臼,岂即此耶?然宋时已不可征矣。《志》又引《太平广记》,鲁妙典为九疑女冠,麓林道士授《太洞黄庭经》,入山十年,白日升天,而山中亦无知者。九疑洞之西,地名有鲁观,亦无余迹。舜卿碑所云玉妙,想岂即其人耶?舜卿《永福碑》又云:“访成武丁于名楼。”楼亦无征矣。飞龙洞又名仙楼岩,岂即石楼之谓耶?不然,何以又有此镌也?由此东行五十里,有三石参天,水分三处,俗呼为舜公石,即三分石也。〔路已湮。〕由此南行三十里,有孤崖如髻,盘突山顶,欲呼为舜婆石。〔有径可达。〕其下有蒲江,过岭为麻江,由麻江口搭筒橹舡可达锦田其人以所摘新茗为献。乃仍返斜岩。中道过永福故址,见其南溪甚急,虽西下潇江,而东北南三而皆予所经,未睹来处,乃溯流寻之。则故址之左,石崖倒悬,水由下出,崖不及水者三尺,而其下甚深,不能入也。过马蹄石,见岭北水北流,忆昨过圣殿西岭,见岭南水南流,疑其水俱会而东去,因东趋箫韶北麓,见其水又西注者,始知此坞四面之水俱无从出,而杨梅下洞之流为烂泥河者,即此众水之沁地而入者也。两岭之间,中有釜底凹向,名山潭,有石穴在桑坞中,僚人耕者以大石塞其穴,水终不蓄。桑园叶树千株,蚕者各赴采,乃天生而无禁者。是日仍观瀑炙薪于岩中,而云气渐开,神为之爽。因念余于此洞有缘,一停数日,而此中所历诸洞,亦不可无殿最顺序,因按列书之为永南洞目。月岩第一,道州;紫霞洞第二,九疑;莲花洞第三,江华;狮岩第四,江华;朝阳岩第五,永州;澹岩第六,永州,大佛岭侧岩第七,江华;玉琯岩第八,九疑;华岩第九,道州;月岩南岭水洞第十,道州;飞龙岩第十一,九疑;麻拐岩第十二,江华。此外尚有经而不胜书,胜而不及到者,不罄附于此。

二十八日

五鼓,饭而候明。仍过玉琯南觅导者。其人始起炊饭,已乃肩火具前行。即从东上杨子岭,二里登岭,上即有石,人立而起,兽蹲而龙蝘yǎn同“偃”,即仰面而卧,其上皆盘突。从岭上东南行坳中,地名茅窝。三里,皆奇石也。下深窝,有石崖嵌削,青玉千丈,四面交流,捣入岩洞,坠巨石而下,深不可测,是名九龟进岩,以窝中九山如龟,其水皆向岩而趋也。其岩西向,疑永福旁透崖而出者,即此水也。又东南二里,越一岭,为蟠龙峒水口。峒进东尚深,内俱高山瑶。又登岭一里,为清水潭。岭侧有潭,水甚澄澈。〔其东下岭,韭菜原道也。〕又东南二里,渡牛头江。江水东自紫金原来,江两崖路俱峭削,上下攀援甚艰,时以流贼出没,必假道于此,土人伐巨枝横截崖道,上下俱从树枝,或伏而穿其胯,或骑而逾其脊。渡江即东南上半边山,其东北高山为紫金原,山外即蓝山县治矣。其西南高山为空寮原,再南为香炉山。空寮原山上有白石痕一幅,上自山巅,下至山麓,若悬帛然,土人谓之“白绵䌷”。香炉山在玉琯岩南三十里,三分石西北二十里,高亚于三分石,顶有澄潭,广二三亩,其中石笋两枝,亭亭出水面三丈余,疑即《志》所称天湖也。第《志》谓在九疑麓,而此在山顶为异,若山麓则无之。由〔半边〕山上行五里,稍下为狗矢窝。于是复上,屡度山脊,狭若板筑,屡踄山顶,下少上多,共东南五里而出鳌头山。先是积雾不开,即半边、鳌头诸山,近望不及,而身至辄现。至是南眺三分石,不知所在。顷之而浓云忽开,瞥然闪影于高峰之顶,〔与江山县江郎山相似。一为浙源,一为潇源,但江郎高矗山半,此悬万峰绝顶为异耳。〕半边、鳌头二山,其东北与紫金夹而为牛头江,西南与空寮〔香炉〕夹而为潇源江,即三分石水。此乃两水中之脊也。二水合于玉琯东南,西下鲁观与蒲江合,始胜如叶之舟而出大洋焉。由鳌头东沿岭半行,二里始下。三里下至烂泥河,始得水而炊,已下午矣。由烂泥河东五里逾岭,岭侧小路为冷水坳,盗之内薮也。下岭三里为高梁原,乃蓝山西境,亦盗之内薮也。此岭乃蓝山、宁远分界,在三分石之东,水亦随之。〔余往三分石,下烂泥河,〕于是与高梁原分道。折而西南行,又上一岭,山花红紫斗色,自鳌头山始见山鹃蓝花。至是又有紫花二种,一种大,花如山茶;一种小,花如山鹃,而艳色可爱。又枯树间蕈黄白色,厚大如盘。余摘袖中,夜至三分石,以箐穿而烘之,香正如香蕈。山木干霄。此中山木甚大,有独木最贵,而楠木次之。又有寿木,叶扁如侧柏,亦柏之类也。巨者围四、五人,高数十丈。潇源水侧渡河处倒横一楠,大齐人眉,长三十步不止。闻二十年前,有采木之命,此岂其遗材耶!上下共五里而抵潇源水。其水东南从三分石来,至此西去,而经香炉山之东北以出鲁观者。乃绝流南渡,即上三分岭麓。其岭峻削不容足,细径伏深箐jīng细竹中,俯首穿箐而上,即两手挽之以移足。其时箐因夙雾淋漓,既不能矫首其上,又不能平行其下,惟资之为垂空之繘jú练汲水之竹绳,则甚有功焉。如是八里,始渐平。又南行岭上二里。时夙雾仍翳,望顶莫辨,而晚色渐合,遂除箐依松,得地如掌。山高无水,有火难炊。命导者砍大木积而焚之,因箐为茵,为火为帏,为度宵计。既瞑,吼风大作,卷火星飞舞空中,火焰游移,倏而奔突数丈,始以为奇观。既而雾随风阵,忽仰明星,忽成零雨,拥伞不能,拥被渐湿,幸火威猛烈,足以敌之。五鼓雨甚,亦不免淋漓焉。

二十九日

 天渐明,雨亦渐霁。仰见三分〔石〕,露影在指顾间,辄忍饥冲湿箐而南。又下山二里,始知尚隔一峰也。度坳中小脊,复南上三里,始有巨石盘崖;〔昨升降处皆峻土,无块石,〕为导者误。出其南,又一里,东眺矗顶,已可扪而摩之,但为雾霾,不见真形,进穷磴绝。忽山雨大注,顶踵无不沾濡,乃返。过巨石崖,见其侧有线路伏深箐中,雨巨不可上,上亦不得有所见。遂从故道下,至夜来依火处,拟从直北旧路下,就溪炊米。而火为雨灭,止存余星,急觅干烬引之,荷而下山。乃误从其西,竟不得路。久之得微涧,遂炊涧中,已当午矣。踯躅莽箐中,久之,乃得抵涧,则五涧纵横,交会一处,盖皆三分石西南北三面之水,而向所渡东来一溪在其最北。乃舍其一,渡其三,而留最北者未渡。循其南涯滩流而东,一里,至来时所渡处,始涉而北。从旧道至烂泥,至鳌头偶坐。闻兰香甚,览之即在坐隅,乃携之行。至半边山,下至牛头河,暝色已合,幸已过险,命导者从间道趋韭菜原。盖以此处有高山瑶居上。自此而南,绝无一寮liáo小屋,直抵高梁原而后有瑶居也。初升犹土山,既入而东下,但闻水声潺潺在深壑。暗扪危级而下,又一里,过两独木桥,则见火光荧荧。亟就之,见其伏畦旁,亦不敢问。已而有茅寮一二重,呼之,一人辄秉炬出,迎归托宿焉。问其畦间诸火,则取乖者,盖瑶人以蛙为乖也。问其姓为邓,其人年及二十,谈山中事甚熟。余感其深夜迎宿,始知瑶犹存古人之厚也。亟烧枝炙衣,炊粥就枕焉。

三十日

 以隔宿不寐,平明乃呼童起炊。晨餐后行,始见所谓韭菜原,在高山之底,亦若釜焉。第不知夜来所闻水声潺潺,果入洞,抑出峡也。洼中有澄潭一,甚深碧,为龙潭云。西越一山,共二里过清水潭,又一里半,过蟠龙溪口。又一里半,逾一岭,过九龟进岩。遂上岭,过茅窝,下杨子岭,共五里,抵导者家。又三里,还饭于斜洞,乃少憩洞中,以所携兰花九头花,共七枝,但叶不长耸,不如建耳。栽洞中当门小峰间石台上以供佛。下午始行,北过圣殿西岭,乃西出娥皇、女英二峰间,已转而东北行,共十里,过太平营。又北五里,宿于路亭。〔是夕始睹落照。〕

九疑洞东南为玉琯岩,乃重四围中起小石峰,岩在其下,西向。有卦山在其西,正当洞门。形如茭也,又似儒巾,亦群山中特起者。其中平央,南北通达,是为古祠基,所称何侯上升处也。由此南三十里为香炉山,东南五十余里为三分石,西三十里为舜母石,又西十里为界头分九,则江华之东界矣。

三分石,俱称其下水一出广东,一出广西,一下九疑为潇水,出湖广。至其下,乃知为石分三岐耳。其下水东北者为潇源,合北、西诸水即五涧交会者,出大洋,为潇水之源。直东者自高梁原为白田江,〔东十五里〕经临江所,〔又东二十里〕至蓝山县治,为岿水之源。东南者自〔高梁原东南十五里之〕大桥下锦田,西至江华县,为沲水之源。其不出两广者,以南有锦田水横流为〔楚、粤〕界也。锦田东有石鱼岭,为广东连州界,其水始东南流,〔入东粤耳。〕若广西,则上武堡之南为贺县界也。   高梁原,为宁远南界、蓝山西界,而地属于蓝,亦高山瑶也,为盗贼渊薮yuān sǒu聚集之地。二月间,出永州杀东安县捕官,及杀掠冷水湾、博野桥诸处,皆此辈也。出入皆由牛头江,必假宿于韭菜原、蟠龙洞,而经九疑峒焉。其党约七八十人,有马二三十匹,创锐罗帜甚备,内有才蓄发者数人,僧两三人,即冷水坳岭上庙中僧。又有做木方客亦在焉。韭菜原中人人能言之,而余导者亦云然。

四月初一日

五鼓,雨大作,平明冒雨行。即从路亭岐而东北,随萧韶溪西岸行。三里,西望掩口东两山峡,已出其下平畴矣。于是东山渐豁,溪转而东,路亦随之。又五里,溪两旁石盘错如斗,水奔束其中,隘处如门,即架木其上以渡。既渡,循溪南岸行,又二里而抵下观。巨室鳞次,大聚落也。大姓李氏居之。自路亭来,名五里,实十里而遥,雨深泥泞,俱行田畦小径间,乃市酒于肆而行。下观之西,有溪自南绕下观而东,有石梁锁其下流,水由桥下出,东与箫韶水合。其西一溪,又自应龙桥来会,三水合而胜舟,〔北可二十里至宁远。〕过下观,始与萧韶水别,路转东南向。南望下观之后,千峰耸翠,〔亭亭若竹竿玉立,〕其中有最高而锐者,名吴尖山。山下有岩,窈窕如斜岩云,其内有尤村洞,其外有东角潭,皆此中绝胜处。盖峰尽干羽之遗,石俱率舞之兽,游九疑而不经此,几失其真形矣。〔恨未滞杖履意即停留、游览其中,搜剔奇閟也。〕东南二里,有大溪南自尤村洞来,桥亭横跨其上,是为应龙桥,又名通济〔桥〕。过桥,遂南入乱峰中。即吴尖山东来余派也。二里上地宝坪坳,于是四旁皆奇峰宛转,穿瑶房而披锦幛,转一隙复攒一峒,透一窍更露一奇,至狮象龙蛇夹路而起,与人争道,恍惚梦中曾从三岛即传说中海上三仙山经行,非复人世所遘gòu相遇也。共六里,饭于山口峒。由山口南逾一岭,共三里,有两峰夹道,争奇竞怪。峰下有小溪南向,架桥亭于其上。贪奇久憩,遇一儒冠者,家尤村之内,欲挽余还其处,为吴尖主人,余期以异日,问其姓名,为曰王璇峰云。过峡而南,始有容土负块之山。又五里,逾一岭,为大吉墅,石峰复夹道起。路东一峰,嵌空玲珑,〔逆悬欹裂,蜃云不足喻其巧,〕余望之神往,亟披荆入,旨窦隙透漏,或盘空而上,或穿腋而转,莫可穷诘,惜不能诛茅引级,以极穷尽幽玄之妙也。其西峰悬削亦然。路出其间,透隘而南,始豁然天开地旷,是为露园下。于是石峰戢jí影匿迹,西俱崇峦峻岭,东皆回冈盘坂。南二里,遂出大路,在藕塘、界头二铺之间。又南五里,宿于界头铺,是为宁远、蓝山之界。其西之大山曰满云山,当是紫金原之背,其支东北行,界遂因之,再南为天柱山,即《志》所称石柱岩洞之奇者。余既幸身经山口一带奇峰,又近瞻吴尖、尤村众岫,而所慕石柱,又不出二里之外,神为跃然。但足为草履所蚀,即以鞋行犹艰,而是地向来多雨,畦水溢道,鞋复不便。自永州至此,无处不苦旱,即近而路亭、下观,亦复嗷嗷;而山口以南,遂充畦浸壑,岂“满云”之验耶!

重修玉琯岩记

(清)徐旭旦

游九疑者,去舜源峰五里许有岩,上刻蔡邕《九疑山铭》及方信孺“九疑山”字,其下轩豁呈露,方广如丈室,则也。

询所自,曰:舜朝方岳登九疑,十二牧执玉琯以觐,后为奚璟得去,因以名。或曰:玉琯盖西王母所献也。二说未暇深考,然岩之得名,吾知以玉琯;而岩之自来,则不以玉琯;而以真元也。元,唐时人,舜南巡狩止其家,封为何侯。后感五老化形,于是慕长生之术,采药炼丹,遂拔宅仙去。岩固元石室也。予因低徊登望,慨然者久之。

夫士君子志慕古。初于古人,一名一器犹必珍重护惜之,况为圣人所常经历者乎!迄于今,丹灶犹在,九井如故。虽侯之神,方与高远、刘施言辈相羊于十洲三岛间。抚摩日月,吐纳烟霞,视弃尘世如敝屣,而维桑与梓必恭敬。止设月明华表,鹤影徘徊,偶作故邱之想,则韩陵片石能无感慨系之乎?故人只知有玉琯,不知有何侯;止知玉琯为奚璟持去,不知石室为何侯尚留也。且夫莫为之前,虽美弗彰;莫为之后,虽盛弗传。使听其倾欹、坍踏、剥落于荒烟蔓草间,为风雨所蚀,为猿穴所居,为樵夫牧竖所蹂躏,俾后之志。

古者凭吊无从,喟然增慨,此亦今日司土者之责也。时有释子自通来言,与予志有合,遂捐赀俾董其事并记之,使后人知有何侯;则玉琯一岩,当与汉议郎碑铭、宋刺史书迹同其不朽云。

[1]重修玉琯岩记:选自清吴玉山重编《九疑山志》卷四。

[2]方信孺(1177-1222):字孚若。宋兴化(今福建莆田)人。曾知韶州,迁道州刺史,累迁淮东转运判官兼提刑。

[3]奚璟:汉代零陵郡文学。

[4]真元:指何侯。元,何侯之名。相传舜帝南巡时,曾驻足其家,封其为何侯,后仙去。

[5]唐时人:唐尧时代的人。唐,指唐尧。

[6]高远、刘施言:均为仙道。相羊:同倘佯,徘徊,自由自在地往来。《离》:“聊逍遥以相羊。”十洲三岛:指仙境。

[7]故邱:故丘,犹故乡。

虞帝庙望祀乐章

(明)管大勋

一章

於皇赫兮帝灵,德广运兮好生。协巍焕兮重华,开景会兮文明。格两阶兮有苗,狩八埏兮洞庭。遵岳南兮戾止,向阊阖兮遐升。垂功德兮永世,妥冈陵兮不崩。峨庙貌兮炯光,修祀典兮尝蒸。台小子兮德凉,被帝命兮南征。过灵祠兮问俗,采兰芳兮展情。

二章

月始夏兮乾阳,日维吉兮时良。云火生兮郁炎,礼乐举兮铿锵。玉瑞陈兮璀璨,椒桂奠兮芬香。七弦调兮风和,六舞阶兮凤翔。发骏奔兮上下,载拜跪兮趋跄。格英爽兮明德,顾予祀兮洋洋。

三章

神居歆兮陶陶,倏回銮兮逍遥。测诸源兮潭潭,瞻九峰兮峣峣。神何依兮峻极,山何疑兮光昭。既屏营兮送之,睹徘徊兮见招。恍承训兮曰咨,嗟下民兮尔劳。式有位兮无懈,永终誉兮夙宵。钦受辞兮旁皇,仰重瞳兮寂廖。托斯文兮告虔,庶邃古兮人交。

舜陵记

(明)曾鹤龄

有虞氏为万世所宗之圣,而其死与葬皆有可疑。《书》言岁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,则南岳者,巡狩所不过也。今舜陵乃在九疑,去南岳五百里。此其可疑一也。《史》言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,今苍梧在广西域内,去九疑又数百里。此其可疑二也。孟子言舜卒于鸣条,鸣条在东方夷服,今不闻有舜塚。夫孟子去古尚未远,而传闻未免谬误,何况后代?此其可疑三也。《书》言舜三十征庸,二十在位,五十载陟方乃死,则其在位通八十年未尝释去。而《零陵郡志》载道家书,言舜厌治天下修道于九疑,后遂仙去。此其可疑四也。《艺文志》又载蔡邕《九疑山碑铭》,言舜尸解升天。夫他人妄诞之说犹不足怪,邕号知言而亦为之。此其可疑五也。

疑者既多,而解之者卒无的论。以予观之,舜南巡狩至于南岳,其或又幸九疑,遂崩而葬其地,故历代相传,有塚可证也。若苍梧或者当时隶今零陵郡,亦未可知。鸣条是否不必辨,然亦谓之卒,未尝言仙去。以《书》《史》《孟子》明之,则道家蔡邕之说,其谬妄见矣。圣人之心,大公至正,未始一日忘天下,岂有修道仙化之事哉?为此说者,侮圣人孰甚焉。

九疑山虽在古零陵,实今宁远县南五十里,辽夐幽绝,人迹罕至。故凡来祀者礼成即去,皆不暇刻石志其事。独我朝太祖皇帝御制祭文二道刻著于碑,辉映千古,盖人民祗承加谨故也。今年,予奉命来祭。既毕,宁远县令请曰:“不可无记。”遂谨记之曰:皇帝遣翰林院修撰臣曾鹤龄致祭于帝舜有虞氏,实宣德元年二月十一日也。其所告则即位改元之事,其所赍则香币、祝文、宝钞二百锭,其礼则用太牢,其祭之日则四月庚辰,其陪祭官则宁远县令刘童、道州学正郑孟良,其执事则县学生之才者,其护祭则宁远卫千户李荣。

夫惟知者不惑,然世之知者盖少。予因记祭祀之事,遂先列其疑于前而并释之,俾后观者知古之圣人生而必死,而不惑于修仙道化之说,而其塚固有所在;凡来祀者不失其实,且知所祀之意为尊其道,非为其仙灵,如予之奉制为此行是也。

祭虞帝陵赋

(清)张九思

肃令典以将事,曰余至乎九疑。俨先期而斋祓,命舆夫以前驱。经桂山而嵲峛,望五臣以委蛇。偕晋笏兮耸立,像列指兮嶟危。由兹峰以环拱兮,若儿孙之谒妣祖;羌临水其清湲兮,若膏露之沛村畦。至路亭而一息,望仆夫以遄趋。洒公馆而靓洁,仰陵寝以崔嵬。其夜百神卫直于周庐兮,九霄缤纷翼降。夫灵旗森森沉沉而更漏接响兮,洞洞渊渊而鼓吹希夷。星月皎而风露凄凄兮,古木葱茏蟠屈而苍翠,漱滴乎紫微。影亭矗而直上,又若藻荇之交横兮,幂觚棱而参差。

时届凌晨,执事以告。乃趋跄于殿庭兮,窃俯伏于丹墀。何重华之邃杳兮,得仿佛乎陈词。九献毕而肸蠁浃兮,夷歌属而苗舞嬉。岂干羽之犹昔兮,当甲日之未曦。若有人兮山阿,哀猿啸兮山鬼。呵帝德则元兮,帝功不磨;天地平成兮,府事修和。木石鹿豕与居游兮,闻善沛然。若决江河,俨皇灵兮无极。神醉饱兮,享祀芬苾。佑我大清兮,世千亿纪,盛典兮微臣是职。

[1]祭虞帝陵赋:选自清光绪《宁远县志》卷四。

[2]张九思:生平不详。

[3]肃令:接受(皇上)指令。肃;恭敬。

[4]斋祓:犹斋戒。古人于祭祀之前,沐浴更衣,不饮酒,不食荤,以示诚敬。祓,古代习俗,为除灾去邪而举行仪式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上》:“帝祓霸上。”

[5]桂山:指桂林峰,九疑山九峰之一。嵲峛:峰峦连绵不断貌。嵲,嵽嵲,高山。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怀五百字》:“凌晨过骊山,御塌在嵽嵲。”峛,峛崺,犹逶迤,连续不

断貌。《法言·吾子》:“升东岳而知众山之峛崺兮。”

[6]五臣:指五臣山,双叫五臣峰。委蛇:同“逶迤”,曲折前进。

[7]偕晋笏:象插笏一样。偕,同。晋,通“搢”,插。笏,即“朝笏”,古时大臣朝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,用玉、象牙或竹片制成。晋笏,犹搢笏,插笏。

[8]嶟危:高貌。

[9]妣祖:祖宗。妣,母已死之称。

[10]路亭:在宁远湾井镇路亭村,为晋谒舜帝陵途中歇息之所,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(1639)年。

[11]森森沉沉:形容阴沉可怕或寒气逼人。

[12]洞洞渊渊:象声词,鼓乐之声。希夷:空虚寂静。

[13]藻荇:水生植物名。藻,水藻。荇,荇菜。《诗·周南·关雎》:“参差荇菜,左右流之。”孔颖达疏:“白茎,叶紫赤色,正圆,径寸余,浮在水上。”

[14]觚棱: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。

[15]邃杳:深远貌。

[16]九献毕:所有祭品敬献完毕。肸蠁浃:形容人声鼎沸貌。肸肸,勤苦劳碌貌。蠁,虫名,即知声虫。浃,湿透。

[17]这一句的意思是,当地山民唱起歌跳起舞。夷歌,泛指少数民族歌曲。属,连续不断。苗舞,当为瑶族舞蹈之误,因历史上九疑山一带没有苗民居住。

[18]享祀芬苾:享受祭品的香气。芬苾,犹苾芬,芬芳,形容祭品的香美。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:“苾芬孝祀。”郑玄笺:“苾苾芬芬,有馨香矣。”

游九疑山记

(明)蒋鐄

九疑于五服名山为最古,在有虞世邻三苗之窟。三苗终帝世跳梁,至神禹受命后,犹烦两阶干羽。盖是时百粤虽王,未隶版籍。九疑实西南之穷边,其势逶迤磅礴,几二千里,不与五服名山争奇于一丘一壑,而以鸿庞元气含吐三楚下临百粤,屹然长城。登兹山者,如登碣石临紫石作壮士枕戈之色,斯可为兹山吐气。余庚申捧宁远之檄,友生皆贺余得九疑为希觏。已而,吏人来谒。问九峰之胜闻于通都者,皆以斜岩对。余曰:“高山大荒,独无胜概可荡胸臆而沾沾一岩?”则皆茫然不置对。

明年春甲子修祀舜陵。时弥月雷雨。从余行者,章生君振、徐生端蒙暨余侄洵、从孙懋。先一夕,止王氏虚堂宿。质明入山,雨乍止。未至里许,山瑶男女百余人伏谒道旁,皆负版,衣文衣,吹竹笙和歌。余慰遣之。已而,入斜岩,岩上下皆奇绝。上三岩俱倾仄,顶若覆釜,玉柱擎之,其石有石龙衔水滴滴然。下岩从窦入,中跨九渡,或如户、如台、如柱、如莲花,悉石乳结撰,而黑不辨色,须数十炬前导。余性畏深暗,忆昔年入林屋洞深处,至今念之毛悚,因止不复入。而章生徐生独奋往,既出,夸所见傲余。余曰:“不闻昔有突炬烟而死者乎?吾宁迁乔毋入谷。”告仆夫亟觅他岩,曰玉琯,奚璟得十二处也。岩仅容一席许,上有蔡邕《九疑山铭》,有方信孺大书“九疑山”三字,历传以为法物。岩后即何侯宅。时已薄暮,雨气濛濛,欲蚀诸峰,遂策马还。计所历者五臣山,娥皇、女英、舜源三峰。祠前有古槠二。左右有古杉十五,高可插天,大可数抱,夜尝有光烛天。此所谓天灯树,不知几千年物也。余恨所见不如所闻。乡先生或告予曰:“公未识九疑面目,宜觅三峰石长啸临风,九峰可俯而有也。自九疑观迁于唐,千年胜地,鞠为茂草。瑶民閟之,如秦人之避桃源,唯恐达官之物色也。公能从樵夫牧竖争胜于草屦芒屩乎?”余祝曰:“发宏誓愿,何事不可?”

岁仲秋,复举舜陵享礼。会诏至,朝夕临,乃更卜享,而余乡程生来宾、张生瑞之、徐生熙和暨余弟鍭至。乃以九月朔入山,再憩王氏宅。午夜骤雨如惊涛,客相顾沮丧。至辰雨止,行飨礼竟再入斜岩。时予初成九疑志。乃召土人习山径者按志叩之,三峰石竟日可达,顾崭绝鸟道无庐可栖,瑶人至止裹餱一升,拥青蓑露宿而已。他所载名迹,一一指掌。凭肩舆而前,履高冈。有石若窦曰马蹄石。绝壁有纹如指曰仙人掌。对玉琯而峙者曰飞龙岩。败栋颓然而灌莽榛榛者曰永福寺,断石齿齿青苔覆之曰宋元残碣。余熟视,摹其文仅百余字可识。土人云:“永福古名刹,丰碑林立,宦游者率令墨工摹拓。瑶人以为扰,尽椎剥杂它石筑堤以扞水。”余巡视堤,白石磷磷,山泉漭漭。猝发之未便,可得而重费畚锸,瑶且生心,遂止之。或谓如先迹且泯,何永福恐无文献矣。余谓杜荆州岘山碑,沉其一于深渊,曰安知千秋陵谷不变迁也?循玉琯而西将下舂矣。是日,所历如前数峰,所访古迹得什之一二,独永福废刹怀古不胜情。

既归,游者誉斜岩不去口。余曰:“诸君曾觌九疑面目耶?奈何尝一脔而夸全鼎?”答曰:“以吾目之所得,九疑庶几遇之。吾登九疑,意天下无奇石;吾入斜岩,意九疑无奇石。向令南宫遇之,宁止袍笏拜舞而已。若乃朝发三峰,暮探两粤,五岭为襟,洞庭为带,使帝子翱翔,南风再竞,请俟使君双舄。”余笑曰:“有是哉!诸君政宜置丘壑中,伸侧理志之。”

掌上共赢收集整理

湖南宁远九疑山何绍基书法石刻

重要通知!湖南严管严控文艺演出、庙会、灯会等活动

宁远人春节可以回家吗?湖南疾控回应了!

永州宁远:大方洞节孝坊

宁远县科协派送新年特别“大礼包”

宁远县老年书画协会“书九嶷,画九嶷”系列网络书画展

今天起,宁远这些东西统统免费,不知道你就亏大了!

宁远县老年书画协会关于会员登记和换发证工作的通知

美美美!宁远将再添一个国家4A级景区

宁远县老年书画协会召开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常务理事会

永州美食

皇味“火烫狗”

宁远血鸭的前世今生

苍梧堂印痕

宁城旧事

南门街寻踪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lianhuazhanga.com/lzjz/10430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